革命家、外交家刘晓
刘晓(1908-1988),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,久经考验的无产主义战士,无产阶级革命家,杰出的外交活动家,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,第八届中央委员,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。
刘晓,原名远权,字均衡,辰溪县潭湾镇茅棚冲村人。
刘晓原名远权,字均衡,辰溪县潭湾镇茅棚冲村人。1915年就读于广恩寺两等小学堂。1921年,考入沅陵县朝阳中学。1925年,刘晓参加反帝示威游行活动被学校开除,后随辰溪同乡刘德超(中共党员)赴南京东南大学补习班学习。
1926年春,刘晓考入上海国立政治大学。求学期间,他积极从事爱国学生运动和反帝、反封建的革命活动。同年参加革命工作,并加入中国共产党。翌年,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。
“4·12”惨案后,他遵照党的指示,退出公开的群众团体,转入党的秘密活动。1927年5月,到奉贤县曙光中学任教,任中共中心支部书记。1928年春,任中共奉贤县书记。后任奉南川中心县委书记。翌年1月,组织领导奉贤庄行农民武装暴动。1929年5月,入上海中央干部训练班学习。7月,在上海被捕入狱。
1930年秋,经组织营救出狱后任江苏省委外县工作委员会秘书、巡视员。同年底,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。1931年9月,刘晓被叛徒出卖再次被捕。翌年1月,经组织营救出狱。
1932年2月初,刘晓调中央苏区工作,任中共闽粤赣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。8月,任福建省组织部长、代理省委书记。
1933年8月,任粤赣省委书记,兼粤赣军区政治委员。翌年2月,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,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第四、第五次反“围剿”斗争。1934年10月,刘晓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,任军委第二纵队司令员李维汉秘书。1935年2月,任工农红军一兵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。到达陕北后,任东征山西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。
1936年5月,任西征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。同年11月,任军委总政治部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、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。1937年2月,任工农红军援西军政治部主任。
1937年,党中央派刘晓去上海恢复和重建地下组织,任上海市群众工作委员会书记、中共江苏省委书记、苏北华中局城市工作部部长、中央城市工作部副部长等职。他领导上海地下党,以根据地为依托,开展党的各项工作,有计划输送大批干部、职工、技术人员以及物资器材支援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。
他在上海坚持了长达12年的地下斗争,掀起了抗日救亡群众运动高潮,恢复、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和力量。1945年,他率上海代表团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,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。
1949年9月,刘晓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。上海解放后,刘晓任中共华东局常委兼组织部长、华东军政委员会检查委员会书记、上海市委第三书记、第二书记兼组织部长,协助陈毅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克难攻坚,使上海的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。
1955至1962年底,刘晓任驻苏联大使。1956年,在党的八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委员。1963至1967年3月,任外交部党委常委、常务副部长。1967年4月至1968年3月,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。
“文革”期间,刘晓遭受林彪、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,身陷囹圄达7年零9个月。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刘晓被平反昭雪。1978年1月,刘晓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。1988年6月12日,刘晓因病在北京逝世。